加味逍遙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製法用量】當歸 茯苓 梔子 薄荷 芍藥 柴胡 甘草 白朮 牡丹皮 煨薑 

【功效】疏肝解鬱,清熱養血。

【主治】肝鬱血虛、化火生熱。煩躁易怒,或自汗盜汗、頭痛目澀、或頰赤口乾,或月經不調,少腹作痛或小腹脹墜,小便澀,舌偏紅、苔薄黃、脈弦數。

【方義】本方乃逍遙散加牡丹皮、梔子而成又稱丹梔逍遙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當歸、白芍、補血和營、養血柔肝;牡丹皮、梔子清熱涼血;薄荷芳香開竅;茯苓,白朮健脾益氣;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煨薑強化血行。

【辨證要點】晡熱多汗。頭痛目赤。月經不調。苔薄黃。脈弦數。

【加減】
血虛勞熱:加川芎、地黃。
氣虛體倦:加人參、黃耆。
肝鬱甚脅痛:加香附、鬱金。
經痛:加延胡索、木香、益母草。
血瘀:加丹參、赤芍、紅花。
熱盛:加生地、地骨皮。
脾虛便溏:加黨參、山藥、薏苡仁。
陰虛:合六味地黃丸。
皮膚病:加地骨皮、荊芥。
小便澀痛:加車前子。

【現代應用】肝炎、盆腔炎、更年期綜合徵、肺結核、眼疾、月經不調、痤瘡、甲狀腺炎、白帶、濕疹、尿道炎、乳腺炎。

------------

炙甘草湯 (傷寒卒病論) 別名 復脈湯

【製法用量】甘草炙12克(4兩)  人參6克(2兩)  桂枝去皮9克(3兩)  生薑切9克(3兩)  阿膠6克(2兩)  生地黃48克(1斤)  麥冬去心12克(8兩)  麻仁12克(半升)  大棗擘30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1400ml),水八升(1600ml),先煮八味,取三升(600ml),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200ml),日三服。

【功效】益氣滋陰、養血復脈。

【主治】氣虛血少、脈結代、心動悸、胸悶氣短、舌光少苔。虛勞肺痿、乾咳無痰、或喀痰不爽、痰中帶血、虛煩失眠、自汗盜汗、咽乾口燥、便乾、脈虛數。

【方義】氣血虧損,心失所養,血行不暢,故心動悸而脈結代。治宜滋陰補血,益氣復脈。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溫益氣補中為主藥,輔以黨參、大棗補氣益胃為生脈之本;阿膠、生地、麥冬、麻仁補心血、養心陰以充養血脈;桂枝、生薑和酒辛溫走散,可通心陽,以暢利心脈。其配伍特點,是根據人體的陰血需要依賴陽氣來推動的原理,重點在于補心氣,通心陽。心陽通,心氣復,為解除脈結代的必要前提;再配合補血滋陰的藥物,以充盈血脈,使陽氣有所依附而不致浮散,則心悸自能制止,結代脈也即恢復正常,故又稱「復脈湯」。至於虛勞肺痿之證,亦係陰虛血少所致,本方功能養血滋陰,故亦可用治。

【辨證要點】脈結代。心動悸。舌淡少苔。虛煩失眠。乾咳。

【加減】
氣虛者:加黃耆。
血瘀者:加丹參、赤芍、紅花、川芎。
失眠者:加酸棗仁、茯神、龍骨。
陽虛者:加附子。
肺痿咳嗽:加桔梗、枳實。
胸悶者:加茯苓、杏仁。

【現代應用】本方強心,促進血液循環,糾正心律失常。用於心律不整、心悸、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內膜炎、心臟弁膜症、巴塞杜氏病、肺結核、貧血、動脈硬化症。

----------

川芎茶調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製法用量】薄荷240克  防風45克  細辛30克  羌活60克  白芷60克  甘草炙60克  川芎120克  荊芥穗120克  上藥研為細末。每服6克,食後用茶清調下。

【功效】疏散風邪,清熱止痛。

【主治】外感風邪頭痛。症見頭痛久而不止,其痛或偏或正,或巔頂作痛,或見惡寒發熱,鼻塞痰盛,頭暈目眩、衝風淚出,時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浮。

【方義】方中川芎為君善治少陽、厥陰經頭痛;羌活善治太陽經頭痛;白芷善治陽明經頭痛;細辛、薄荷、荊芥、防風辛能上行,疏散頭部風邪,薄荷配茶葉、涼寒、清利頭目、清上而降下,甘草調和諸藥。對因頭部供氧供血不足引起的嗜睡症有很好的療效。

【辨證要點】外感正偏頭痛。發熱惡寒。頭暈鼻塞。舌苔薄白。脈浮。

【加減】
風熱頭痛:加菊花、桑葉、殭蠶。
風寒頭痛:加生薑、蘇葉。
頭暈目眩:加天麻、藁本。
慢性鼻疾:加辛夷、蒼耳子。
神經性頭痛:加蔓荊子、白蒺藜。
思慮頭暈:合逍遙散。
風寒頭眩:合玉屏風散。

【現代應用】本方鎮痛,鎮靜,抗炎,解熱,增強機體(特別是腦)的耐缺氧能力。用於感冒、正偏頭痛、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頭暈、鼻塞、痰盛、嗜睡症。

-------------

牡蠣

【品種來源】本品為牡蠣科動物長牡蠣 (Ostrea gigas Thunb.) 、大連灣牡蠣 (O.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蠣 (O. rivularis Gould) 等的貝殼。我國沿海一帶均有分佈。全年可採,以冬季、春季產量最多。採得後,去肉取殼,洗淨曬乾。生用或煅用。用時打碎。

【性味歸經】鹹、澀,微寒。歸肝、腎經。

【功效】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

【主治】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本品鹹寒質重,有類似石決明之平肝潛陽作用。多用治水不涵木,陰虛陽亢,眩暈耳鳴之證,常與龍骨、龜板、牛膝等同用,如鎮肝息風湯;亦用治熱病日久,灼爍真陰,虛風內動,四肢抽搐之證,每與龜板、鱉甲、生地黃等同用,如大定風珠。
用於痰核,瘰癧,癥瘕積聚等證。牡蠣味鹹,軟堅散結。用治痰火鬱結之痰核、瘰癧,常與浙貝母、玄參等配伍,如消瘰丸;用治血瘀氣結之癥瘕痞塊,多與鱉甲、丹參、莪朮等配伍;近代常用治肝、脾腫大有效。
用於滑脫諸證。本品味澀,煅用有與煅龍骨相仿的收斂固澀作用。常與煅龍骨相須為用,治療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自汗、盜汗等多種正虛不固,滑脫之證,并配伍相應的補虛及收澀藥物。近年有報導用牡蠣煎服,治療肺結核盜汗者,有較好療效。
此外,煅牡蠣有收斂制酸作用,可治胃痛泛酸,以之與烏賊骨、浙貝母共為細末,內服取效。

【文獻別錄】

《本經》:「主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瘻,女子帶下赤白。」
《別錄》:「榮衛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泄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
《本草備要》:「鹹以軟堅化痰,消瘰癧結核,老血疝瘕。澀以收脫,治遺精崩帶,止嗽斂汗,固大小腸。」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除收斂固澀煅用外,餘皆生用。

【現代藥理】本品含80~95%的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并含鎂、鋁、硅、氧化鐵及有機質等。煅燒後碳酸鹽分解,產生氧化鈣等,有機質則被破壞。所含鈣鹽有抗酸及輕度鎮靜、消炎作用。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一定療效。尚可增強免疫力。

------------

海螵蛸 (音 '飄蕭') 

【性味歸經】鹹、澀,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主治】用於遺精,帶下。海螵蛸溫澀收斂,有固精止帶之功。治腎虛遺精者,常與山茱萸、菟絲子、沙苑子等同用,以補腎固精;治婦女赤白帶下,可與白芷、血餘炭同用。用於崩漏下血,吐血,便血及外傷出血。本品能收斂止血。治崩漏下血者,常與茜草、棕櫚炭、五倍子等同用,如固衝湯;治吐血、便血者,常與白芨同用,以增強收斂止血之功;治外傷出血,可單用研末外敷。用於胃痛吐酸。本品有良好制酸止痛作用。常與延胡索、白芨、貝母瓦楞子等同用。用於濕瘡,濕疹,潰瘍不斂等。本品外用能收濕斂瘡。治濕瘡、濕疹、配黃柏、青黛、煅石膏研末外敷;治潰瘍多膿,久不癒合者,可單用研末外敷,或配煅石膏、枯礬、冰片等,共研細末,撒敷患處。

【文獻別錄】

《本經》:「主女子赤白漏下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
《別錄》:「止瘡多膿汁不燥。」
《本草綱目》:「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研末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出血…同雞子黃塗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血出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麝香吹耳,治聹耳有膿及耳聾。」

【現代藥理】本品主含碳酸鈣 80%~85%,尚含殼角質、粘液質及少量氯化鈉、磷酸鈣、鎂鹽等。海螵蛸所含碳酸鈣、磷酸鈣能中和鹽酸,故能制止胃酸過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