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21:1~14
1 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
2 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
3 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著什麼。
4 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
5 耶穌就對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
6 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
7 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
8 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
9 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
10 耶穌對他們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
11 西門彼得就去,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12 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
13 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
14 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
體會 + 解說
1. 提比哩亞 '海' 實際是一個湖;據考證,就是古時原名基尼烈湖 (民 34:11),也就是後來改稱的 '革尼撒勒湖' (路 5:1)、又被稱為 '加利利海' (太 4:18);後因希律安提帕在西南岸湖畔新建了一座提比哩亞城 (約 6:23) 作為其首府,所以才再度更名為 '提比哩亞海'。
2. 此節暗示著一個數字我不懂,但我相信肯定藏有某個意義:彼得、多馬、拿但業 (應該是主的十二門徒之一:巴多羅買。在 約 1:45 有提到,詳 得勝者 349)、雅各、約翰、還有兩位未記載到姓名的門徒,一共是 '七' 位。為什麼不是 '十一' 或別的數字呢?'七' 這個數字,肯定有深意,可惜我不明白而已。
3.+4.+6. 得勝者寫到這裡,我想也到該請各位練習解經的時候了,所以想來問問各位啦 XD:
主先問門徒有沒有吃的?這代表什麼意思?主真的餓了嗎?'吃' 代表什麼意思?
後來,主指示門徒要在哪裡下網。為什麼主要這麼做?
門徒捕了好多魚,但一上岸邊,卻發現岸上已經升好了炭火、有魚、還有餅呢。這代表什麼意思?
最後,主親自拿餅和魚給門徒們吃。這說明了什麼?
以上全部合起來觀察,我們看到了什麼?
5. 同 2.,我也搞不清楚 '153' 這個數字蘊藏著什麼意思。各位想想,你是漁夫,網上來一大堆魚,你會一條一條數嗎?約翰這樣寫,肯定不會是巧合,這中間一定藏著什麼意義;還記得在 路 5:7 主耶穌也有要彼得去網魚嗎?一樣都是網滿了魚、一樣也是彼得帶頭,為何這一次約翰卻清楚的寫出了精確的數字?且這一次是約翰提醒彼得才認出來是主的?朋友們,小弟不才,這中間的深意,我實在沒法解,還請各位容我再多研究研究,但願哪天我能從中探出點頭緒來。想必牛頓當年一定也為此深深的傷過腦筋吧?ㄏ
7. 主在復活後的顯現,這是第五次;但從約翰的角度來看,'向門徒的顯現',這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在 約 20:19~20,主顯現在眾門徒面前。第二次是 約 20:26,主顯現在多馬與眾門徒面前,這次我認為應該是專門為了多馬的不信而顯現的。此處是第三次,可稱為主在 '提比哩亞海向眾使徒的顯現'。若以四福音書與新約其他書卷總體來看,主在復活之後顯現的次數遠超過三次,整理如下:
向馬利亞顯現 (可 16、約 20)、向別的婦女們顯現 (太 28)、向往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顯現 (可 16、路 24)、向西門彼得顯現 (路 24)、向多馬除外的十個使徒顯現 (路 24、約 20 [約翰認為的第一次]);向多馬以及十個使徒顯現 (可 16、約 20 [約翰認為的第二次])、在加利利顯現 (太 28;我認為這一次應也有包含多馬在的那一次)、在提比哩亞海邊顯現 (約 21 [約翰認為的第三次])、多次多處顯現給五百多位弟兄看,有四十天之久、向雅各顯現、再向眾使徒顯現、在橄欖山升天前顯現 (路 24、徒 1)、目前的最後一次則是向使徒保羅顯現 (林前 15)。
參照
請各位把上面 (括弧) 內所標示的經節,一一查考比對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