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luenza
Are you making a living or making a dying?
「謀生亦或尋死?」
這句話出自《富流感》(Affluenza)一書。Affluenza 是個複合字,結合了 affluence(富裕)與 influenza(流感)。本書針對美國社會盛行的物質主義與過度消費現象,提出批判與反思。
「Are you making a living or making a dying?」
這句話質疑的並非為了生活努力工作的人,而是提醒那些為了滿足更大的物質慾望而盲目追求金錢,卻忘記生活真諦的人。
Affluenza Teen 富流感少年
2013 年,16 歲的德州少年 伊森・庫奇(Ethan Couch) 因酒醉駕車 (driving drunk; 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造成四人死亡、九人受傷(其中兩人終生癱瘓)。
他的律師與出庭作證的心理學家主張,庫奇因家境優渥、父母溺愛,罹患了 affluenza,導致他無法判斷是非對錯,才會鑄成大錯。他需要的不是刑期,而是治療。
結果,這名 affluenza teen(富流感少年) 真的逃過了牢獄之災,僅被判 10 年緩刑。不過,後來他因違反緩刑期間的禁酒規定,逃亡墨西哥,最終被逮捕並入獄服刑,目前已經出獄。而 Affluenza 這個詞,也因這起事件廣為人知。
物質主義與過度消費
物質主義 鮮少被正面解讀,它的定義幾乎就是一種批判:沈醉於物質的追逐,並將精神追求視為無物。
在美國,過度消費的問題由來已久。信用卡(credit card) 和 分期付款(installment) 這些支援借貸消費的工具,皆源自美國,正是這種文化的表徵。
此外,「Black Friday」與「Cyber Monday」這兩個流行詞,更突顯出美國人瘋狂購物的習性。
- 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感恩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五,為折扣季的開端。商場凌晨開門,民眾往往在開門瞬間一擁而上,因此意外頻傳。
- 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感恩節後的星期一,許多上班族在經歷週末的購物狂潮後,帶著憂鬱的心情在上班時上網購物(online shopping)。
購物相關詞彙解析
Pop Up Store(快閃店)
由於網路幾乎主宰了現代人的生活,實體店面早已風光不再,許多百貨公司更是淪為 showroom(展示間)——大家閒晃看現貨,回家上網找更便宜的價格購買。
基於這種難以翻轉的現象,實體店面必須發揮創意,才能找回消費者。Pop Up Store(快閃店) 就是一種創意的呈現方式。
有些品牌即使已經在當地有許多門市,甚至旗艦店(flagship store),仍會設立快閃店,以呈現當季設計概念或結合特定活動。快閃店內通常販售許多 限量商品(limited edition)。
另一個類似的詞彙是 Guerrilla Store,其中 guerrilla 意為「游擊戰」,這類店面不會長期駐留在某地,而是臨時性的展店,因此 Guerrilla Store 也是快閃店的意思。
window shopping / monitor shopping(只看不買)
顯然,前者是實體店面時代的常用語,而後者則是網路時代的說法。
It’s a steal / It’s a rip-off
- It’s a steal:太便宜了!(便宜得像偷來的一樣)
- It’s a rip-off:太貴了吧!(搶錢嗎?)
It’s a steal 與 It’s a bargain 意思相近,但前者強調「划算的程度更甚」。當一個產品價格便宜到 像偷來的一樣,你說划不划算?
It’s a rip-off 則與 It’s overpriced 類似,但強調「價位高得不合理」。
💡 Rip-off 在口語中有 偷竊、搶劫 的意思,因此,當你覺得某商品價格高得離譜時,就可以說:
👉 It’s a rip-off!
guilty pleasure / vice
- guilty pleasure:帶有罪惡感的喜好
- vice:壞習慣
我承認我用過這兩個詞彙。當有人問我:「幹嘛買那麼多包包?」我也只能說:
👉 What can I say, it’s my guilty pleasure(my vice).
在這裡,vice 的用法較單純,表示「造成性格缺陷的壞習慣」。
而 guilty pleasure 則有更廣泛的意思,它可以指 「你不敢承認的喜好」。
例如:👉 你愛聽某個流行歌手的歌曲,但心裡又覺得這些音樂上不了檯面,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喜好就算是你的 guilty pleasure。
I don’t buy it. / Don’t sell yourself short.
這兩個表達,一個有 「買」(buy),一個有 「賣」(sell),但意思卻與買賣無關。
- I don’t buy it. 👉「我才不相信!」
- Don’t sell yourself short. 👉「別小看自己 / 不要作賤自己!」
💡 short sale 是金融領域的專業術語,意思是:
1️⃣ 證券業:「賣空」——投資人借入證券賣出,期望未來股價下跌後低價買回。
2️⃣ 房地產業:「賠本銷售」——房產持有人低於貸款餘額出售房產,以求償還部分債務。
從這些概念延伸,「Don’t sell yourself short.」 便有了 「別小看自己、不要貶低自己」 的含義。
消費與生活的平衡
購物可以是生活的樂趣,然而,當購物變成一種慰藉,就變得危險。
因為——
購物無法真正安慰人,反而讓許多人淪為金錢的奴隸。
蘇格拉底曾說過:
「奢侈是人為的貧窮。」
Luxury is artificial poverty.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我們身處在富裕的時代,卻仍感到無盡的匱乏。
Quote:
We used to build civilization.
Now we build shopping malls.
—— Bill Bryson
以前的我們打造文明,
現在的我們興建購物商場。
—— 美國作家 比爾・布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