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上帝仁慈嗎?上帝是慈愛的嗎?為什麼上帝沒有積極阻止無辜者受害?」

比起不信有上帝,更難令人忍受的是:明明就有上帝,可是為什麼祂這麼殘忍、坐視邪惡蔓延擴大?這種苦痛感,可能由以下十個因素產生:

1.「邪惡」的存在與源頭在多神論、一元論 (造物主 = 被造物)、無神論等學說當中能夠被輕易解決,但對於基督徒而言卻是非常深的難題,因為聖經當中對於神的描述確實是「無比慈愛、無比全能」。
2. 邪惡大概分為:
(1) 道德上的:意指我們在世上所看到的苦難和折磨,是直接或間接的與人類惡行有關的事件 (直接的指的是因為自己的惡行自作自受被懲罰,間接的是指因為自己的惡行使他人無辜受害),或當人犯下罪行而未受到應有制裁等,那是一種除邪惡感之外再加上 "不公"、"委屈" 等的複雜感覺。
(2) 大自然的:例如動物間的弱肉強食、各樣的天災 (如颱風、地震等)。
3. 邪惡的狀態並不是每個人所受的苦難都是因為自己犯罪而導致,但人類整體的苦難完全是歸之於人類最初、後繼、與進行中所造成的因果性的、整體牽連性的孽業;從吃了那不該吃的果子開始 (創 3)、到遍地是淫亂、殺戮 (創 18)、甚至連神提醒後仍剛硬不聽勸 (代下 18) 等等等等,記滿了整本聖經,不勝枚舉。可知邪惡的效果並非來自於神的意志,而是來自於人的 "選擇"。
4. 聖經對於罪的描述是:
(1) 罪已侵入每個人 (每個人都是吃了果子後的生理態樣,所以必然成為罪人)
(2) 罪扭曲了人的人格 (果子的效果)
(3) 罪充斥整個人類社會、歷史文化的結構與傳統,並代代相傳 (集體放大的效果)
(4) 罪甚至影響到創造本身 (從被趕出伊甸園開始,人的作為改變了神原本對創造的既定計畫)
由此亦可知邪惡的效果並非來自於神的意志,而是來自於人的 "選擇"。
5. 約伯記 24 章當中敘述了對於神不理會罪惡、不興師問罪的困惑。
6.「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主啊,誰能站得住呢?」(詩130篇3節) → 如果要上帝立刻執行公義,誰也不能夠逃過 (恐將直接啟動末日審判模式)
7. 住在這世界上,我們不可能與邪惡毫無瓜葛,我們會受它連累,但同時也受惠於它,我們都是既得利益者以及結構共犯。(例如你生活所吃、所用的一切物品,你無法得知這是否有經過公平貿易,或它是經過對勞工的壓榨而來)
8. 邪惡是「毫無道理」的,因為「道理」本身就是善的、是美好的,所以當這邪惡引發許多悲劇時,我們即使想要不斷的問:「為什麼?」得到的也只會有一片沉默。換言之,對人而言,邪惡尚是個謎,從一開始就是;為甚麼蛇選擇害人?這是從何而來的動機?再者,神有時會使用邪惡造成的苦難效果成就人們無法預想的事,例如約瑟由被遺棄後為宰相的過程。【約瑟又對他兄弟們說:「靠近我一點。」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被你們賣到埃及的兄弟約瑟。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裏而憂傷,對自己生氣,因為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性命。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有五年不能耕種,沒有收成。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在世上存留餘種,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性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裏來的不是你們,而是神。他又使我如同法老之父,作他全家之主,和埃及全地掌權的人。」】(創45:4-8);又例如主耶穌的救贖計畫,也好像是利用猶大的邪惡來借力使力;此舉是為了要以邪惡擊潰邪惡,好在十字架上帶來真正的完全勝利的救恩嗎?恐怕沒有人能對此舉證解釋吧?
9. 無論我們現在的光景有多麼悲慘,看似被邪惡或從而造成的苦難所挾制,但我們信仰的盼望就在於邪惡會過去,總有一天它會被擊跨消滅,新天新地之時再也不會有邪惡的存在。那麼,重點是神要我們經歷這樣的 "改變過程" 嗎?如果是的話,那容忍邪惡暫時存在,似乎有其必然了。
10. 不僅是容忍,神允許我們對於這些無法理解的事發出憤怒與抗議的情緒,但有其界線。(耶15:19、賽45:9-13) 事實上,在詩篇當中,哀慟憂悶的句子比喜樂感恩的句子還要多,當然絕不感到意外。只是神為甚麼不但要我們 "經歷邪惡"、"怨嘆邪惡"、並期待我們後來甚至可以 "戰勝邪惡" 呢?這是一個 "兼有教育的救贖" 嗎?到了末了,神要補償所有無辜的靈,屆時方視為一個 "因果的真正終了",而非僅僅人目前所感知到的 "現世因果"。若是如此,那消極承容邪惡的 "較遠原因",似乎可以得到一點點的解釋。

小結:由以上論證可知,邪惡由蛇起,此邪惡之產生,於人尚是個謎,基於 "聖經指導無誤原則",肯定的是邪惡絕非出自上帝 (出 20),對此,上帝仍 "坐視邪惡、容忍犯罪",盡可能拯救軟弱的人類,所以要求我們一起與上帝忍耐等待那最終救贖的到來,至少從這一點看來,上帝應是仁慈的;但上帝並非是 "完全無是非、無原則的溺愛" (上帝對人的包容與關愛,個人認為,真的已經夠低姿態了啊;只要你願意接受救贖,你的罪就赦免了,都這樣了,還要祂老人家怎樣呢?),上帝仍要我們經歷由眾多邪惡所帶來的苦難,從中求問、學習、成長,並進而克服,獲致掌握 "感知邪惡、容忍邪惡、順應邪惡、遠離邪惡、戰勝邪惡" 的智慧,相信必有其用意。雖然,對於神的旨意,我們難測透或甚至不可能測透 (傳 7:24),但至少肯定的是:目前容讓我們身處邪惡的現象,不應該也不可能等同於上帝並非慈愛的根據。

(全文改譯自 萊比錫神學院論文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