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要教育好一個人,首先要知道受教者的分類。孔子應該是這世界上第一次進行 '受教者分類' 的學者了。在此必須說明的是,有反對說認為這樣做等於 '事先以範圍限縮了學生的本質與潛力'、有 '論斷他人' 之嫌;個人認為此乃多慮;理由如下,首先,若不這樣做,試問要怎麼 '因材施教'?一體式的教學、齊頭式的均等,與對教育方法的 '玷汙' 無異;其次,與其說這種分類是 '論斷',不如說是一種 '評估',是一種 '對人的客觀判斷',請問面對他人或聽他人言論時,你難道不會感受到這個人 '很和藹'、'很有原則'、'很積八'、'很虛偽'、'很自卑'、'很狹隘' 嗎?但這不是 '論斷',而是 '判斷',論斷是極度欠缺理性依據、偏頗的、主觀成見,難以改變,神不要也不准我們這樣;而判斷雖也可能主觀,但卻可以自先意識僅屬當下的評估,是一種暫時性的預想,且對之有 '改善期待' 的認定,我們要是矇著眼說 '人性本善',那就是在侮辱自身的判斷能力了;你絕對不能責怪當初說愛因斯坦是智障的那位老師,你或許可以責怪他當著學生的面把他暫時的認定給說了出來,傷了學生的自尊、你也可以責怪他可能把這暫時的認定當作是不可改變的成見論斷,不對學生抱著期盼、但你絕不可以怪他預先對學生進行分類的動作。我認為一位老師應 '必須' 且 '無奈' 的將學生們的 '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興趣' 等等因素,作一先前的評估與分類。老師們或可以將這個分類的範圍稍微放寬,但不可以 '完全不分類';講誇張一點就能明白這道理:請問將自閉症患者、聾啞者、智能障礙者、智商 360 者、肢體殘缺者編入同一班上同一科目,要怎麼教才能讓這班上每位學生都有 '適所的收穫' 呢?所以各位,不要再自欺欺人的說 '人人都是平等的' 這種言論了好嗎?連 '愛' 都難有平等的概念,遑論世界上的諸現象呢?不信去問一下上帝,雅各與該隱,祂一樣愛嗎?(請參考 瑪拉基書 1:2~3)

前次於分享 '帥過頭' 一文中提到,孔子成功的將世人分為四個等級:

1. 不用教就懂事的人

2. 教了就學起來的人

3. 見了棺材才掉淚的人

4. 泰山崩於前,還不知己之將死的人

今天有感而發,想檢討一下這些年來身邊的學生或親友,有哪些人屬於哪一類,各類隨意舉三人好了:

1. 揚帆、太監、迷你 [這些人對老師或父母而言,真他媽的是一種無盡的享受啊,根本全自動的成為人人羨慕的超級勝利方程式模組,然後老師家長因此沾光、榮耀鄉里、受人尊敬。例中三人的前二人都是博士 (這只是一個觀察上的參考,我沒有高舉學歷的意思 [我承認其實我有一點]),第三人尚年輕,醫學院還沒畢業。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或許是因台灣的社會價值偏差的原因,三人 '剛好' 都是 (準) 醫生,而不是思想家或學術研究者,個人覺得有點可惜...]

2. 阿岱、志哥、玀玀 (雖貪玩、也想偷懶,但明白紀律、知道處罰的痛,然後曉得自己該幹嘛、聽話、且努力,才不會在學校、在社會上被羞辱。這三人的學歷也都是博士,現在的職業分別是:銀行總經理、婦產科醫生、與理學院院長)

3. 紅色、綠色、我自己 (自我、任性、固執、DK,也許有點腦,有點天份,但多屬自我膨脹,總要先以自己的認知走一回、混一遭,待受阻碰壁、遍體鱗傷、蹲在角落暗自哭泣時,才會開始檢討、懂得認錯、願意悔改、但後來可以勇於面對、重新開始、砍掉重練;這類人有個特色:就是年紀都一大把了,還是個小學生,沒有強項、遑論專業,但至少漸漸懂得謙卑就是,所以還勉強算有一點教育剩餘價值,還不致到被社會唾棄或放棄的程度)

4. 不少人ㄟ... (但我不想說出來、也不敢去檢討他們,因為這會讓身為他們老師的我,心裡很痛很難過。只希望他們能深切自省,認真努力,懂得趕快看見自己、面對生存、與發現生活的基本道理)

至於同時身為以上四類人口的老師,該如何自處?

當以敬虔的態度、期待的心、學習的雀躍,不斷自我檢討改進、同時並帶著學生們迎向每一個明天、與神同行,以找到每個人的 '真正自己',這應該就是 '愛' 的真諦,在教育上的體現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