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8:1~4

1 耶穌下了山,有許多人跟著他。
2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拜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3 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他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
4 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心得

1. 還記得第五章所說的 '山上寶訓' 嗎?到這裡才告一段落,也就是前面的五、六、七三章,我將之分成共十九個段落。恭喜各位讀完至少一遍了;說真的,能把聖經從頭到尾看過一遍,也算得上是人生中一個很值得紀念的成就喔。但話又說回來,聖經是人生中 '最重要的一本說明書' 了,在使用 '人生' 這個產品之前詳細閱讀使用說明,好像也是應該的事吧。放心各位,選擇 '得勝者系列' 就對了,除了可以輕鬆看懂聖經之外,久而久之還可不知不覺了解一位由當代某業餘聖經研究者自創的 '認知解經方法' 來自己解釋聖經ㄎㄎ。說這個幹嘛?因為今天的經文就是運用這個解經法的基本原理來解釋的,故在此工商一下。

2. '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 等 '儀節' 是因為當時仍屬過渡時期,還未正式進入 '完全恩典時代' 中 (就是耶穌尚未釘死十字架、完成救贖人類的大業),所以猶太人仍只懂得按照舊約律法的規條行事。這是律法中的一個環節儀式,要對眾人作證據,證明病者已經痊癒,可恢復與人正常交誼,不必再被當傳染者受排擠了。各位看,耶穌雖是一個 '全新任務' 的執行者,可是耶穌並沒有不尊重當地人 '傳統的民俗與習慣' 喔。請問我們可以一腳把阿公阿嬤正在燒的金紙爐踢開,然後對阿公阿嬤說 '這些都是魔鬼的詭計!你們這些頑固的人,趕快悔改信耶穌,否則全下地獄'?請問這樣有達到 '榮神益人' 的效果嗎?這樣做是不是很科科?

醫病,是展現神存在、傳福音的一個好方法。把人的病治好,而且是馬上、用 '命令' 的方式治好,這可以給人一個 '啟示':能力差距。從對人看痲瘋的認知角度出發,營造極大反差而產生理解行為,這種操作機制,上一段所提那位研究者給了這現象一個名字:'認知反差動力理論';他認為人類抽象的理性思辨,平常是 '沉睡' 在 '經驗' 之下的。可能的話,沒有人會想啟動理性思維去想一些有的沒的,講成白話文就是 '懶得動腦,順順過一生',但是當某一事件或現象與人平常生活的經驗認知產生極大的矛盾或衝突時,人就會動用理性了:'哇!這人光用 '說' 的就能把不治之症秒治癒ㄟ?!這人是誰啊?' 至於每個人啟動理性思維的原因與門檻各有高低難易之別,這是另一話題了,此略。

對,耶穌就是要人們多認識他、多思考他的行為。各位,耶穌在這裡運用了一個方法,就是 "愈想 '快速成名',就要去製造愈大的 '認知反差' ",這樣的成名 '速度',該研究者稱之為 '反差率'。然而認知反差又再細分 '正反差' 與 '逆反差',耶穌所用的是 '正反差',就是讓大家產生 '好感的反差',而不是 '逆反差',像是 '用舌頭舔痲瘋病人身上流膿的瘡疤' 等,大家看到後大喊:'看哪!怎會有這樣的瘋子啊!他竟去舔痲瘋ㄟ!' 理論上,耶穌用逆反差肯定也可以很快成名的,實際上當然不恰當,耶穌又不是傻子。不過各位看看,現代很多人也會用逆反差引起大家的關注,因為正反差的營造需要很大的能力,實行上有難度。像是明星的緋聞啦、政治人物打架對罵啦、網友的 '釣魚' 啦等等都是逆反差,總之,這也可以是一種成名的策略就是了。耶穌不是想成名,但耶穌必須先成名。

如果各位不排斥這位研究者的理論的話,我們剛好可以從現在開始,就是新約的一開始,用這套理論來觀察整理一下聖經中對 '傳福音' 所使用的一些 '官方推薦' 方法,好把這些方法應用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使更多我們所愛的人因信上帝信耶穌而得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關於愛,我是個小學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