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馬太

上次稍微有介紹過,這裡將講得更詳細些:馬太是馬太福音的作者,也就是路加福音提到的稅吏利未。他的蒙召非常戲劇化,當時馬太正坐在稅關上收稅,耶穌走到他面前,不是像其他人那樣納稅,而是簡單地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立即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一句話都沒有問。隨即在他自己家裡,為耶穌大擺筵席,甚至引起法利賽人和文士的批評,也引出了主的名言: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從馬太的生平,我們可以看見三件真理:

一、沒有人會因罪惡太大而不能得到主的拯救

馬太是個稅吏,他自己在列舉十二個門徒的名字中,特別提出 '稅吏馬太' 這個稱號。稅吏在當時是個名正言順的貪官污吏。因為政府只要求一個固定的稅收,抽多抽少稅吏全可自己作主,這樣,敲詐,貪而無厭,欺淩弱小等等惡行是稅吏公開的作為。特別當時猶太人在羅馬政府的統治之下,稅吏就等於日治時代的漢奸,幫助敵人來壓迫自己的同胞,是民族的罪人,是社會不齒的職業。聖經中常常把稅吏和娼妓、罪人同列,就是這個原因。

主耶穌是長子,約瑟去世後,主耶穌必定曾經多次陪母親馬利亞去納稅,或者也去過馬太任職的稅關。主知道這些稅吏的罪行,但主來世的目的就是拯救罪人,要召罪人悔改,所以他呼召了馬太,也拯救了撒該。馬太接受了主的呼召,撇下了他所有的罪行,和從罪行得來的財物,跟隨主耶穌,他就得到了救恩,並且被選為主的十二門徒之一。

有了馬太的前例,再沒有人可以說自己的罪孽太深重,不敢來就近主;也沒有人可以說主不會赦免,不能赦免罪大惡極的人。一個人能不能得赦免,不在乎他的罪多大,主要的是看他肯不肯離開罪惡來跟從主。馬太悔改的時候,在家裡開了一次盛大的感恩見證會,把他的同行、親戚、朋友都請了來。主耶穌是宴會中的貴賓。在那種公開場合裡,主耶穌與他同席,認他為友,稱他為義(路十八)。何等的榮耀!你仍懷疑主的救恩嗎?為何遲延不來接受呢?你仍貪戀世上的名利嗎?為何不撇下來就主呢?你仍跌倒在地嗎?為何不立即起來回到父家呢?天父仍在等候,只看你肯不肯答應了。

二、得救的心有重生的見證

馬太本名利未,跟從主後改為馬太,不知是主給的新名,還是他自己改的。利未本是十二支派之一,而且是被選為專工事奉神的支派。利未這個名字原是聯合的意思,可惜這個利未不與神聯合,卻與世俗聯合。馬太的意思是「神所賜的」,他有了新生命了,他明白這個新生命是神所賜的,他要用一個新名來見證他的新生活,來開始他的新生活。正如亞伯蘭改為亞伯拉罕,雅各改為以色列,掃羅改為保羅,西門改為彼得一樣。今日有許多基督徒也在信主後或受洗後改個新名,不一定每個人都必需這樣做,但是新生活的見證卻是每個人該有的。沒有見證,怎能表現新生命呢?

馬太在家裡大擺筵席來公開見證他的重生。可是一次的請客並不能代替整個生命的見證,馬太還要繼續地跟從主,每天擺出新的活的見證來。破鈔一次容易,長久不斷地為主而活才是難事。但如果我們從主那兒得了生命,並且注意培養生命,使生命長大成熟,活出見證來就是極其自然的事。蘋果樹自然結蘋果,羊自然有羊的生活習慣,一點也不用努力。我們倚靠聖靈,自然也結出聖靈的果子來。

三、跟隨主,賺得更多

馬太撇下一切所有的跟從了主耶穌,我們不禁要像彼得那樣問: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太十九:27)?彼得撇下的不過是漁船漁網,照世俗的眼光來看,馬太撇下的可多呢!財源滾滾的職業,高高在上的地位,聲勢赫赫的權力。但主一聲呼召,他竟毫不猶豫地撇下這一切,起來跟隨了主。結果他得到了什麼呢?正如主回答彼得的:他今生得到了百倍的報償,並且承受了永生。

馬太撇下記稅賬的筆,得著了寫福音書的筆。撇下羅馬的該撒王,得著了萬王之王。撇下暫時的虛名,得著千古留芳的尊榮。他寫的馬太福音排在新約聖經的第一部,是專門寫給猶太人讀的,因此有許多處寫出猶太人的規矩,向猶太人證明耶穌就是彌賽亞。他又記載了登山寶訓,許多天國的比喻,都是別的福音書沒有的。他成為文字工作者的先鋒,使我們藉著他寫的,能超越空間時間去認識天國的王,他所跟隨的主。

馬太在猶太人中傳道十五年之久,是在本族傳道中最久的使徒。後轉到外邦人中謙卑事主。別的福音書介紹他是亞勒腓的兒子利未,他自己卻稱稅吏馬太,正如保羅稱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一樣。他因肯自卑,神便將他升高。傳說他走遍非洲各地佈道,最後也是殉道而死。在他所寫的福音書中,他絲毫沒吹噓自己;然而他所記下的主的教訓:'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自己卻忠心地遵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