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 had to reduce al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o just one principle, I would say this: The most important single factor influencing learning is what the learner already knows. Ascertain this and teach him accordingly.』

本段文字係描述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理論(Ausubel’s 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

一、有意義學習理論的意義

(一)有意義的學習只產生於【在學生的先備知識基礎上教他學習新的知識】。換言之,只有配合學生能力與經驗的教學,學生們才會產生有意義的學習。此即奧蘇貝爾的理論之所以稱為意義學習的原因。學生學習新知識時的能力與經驗,就代表他的認知結構,配合他的認知結構,教他新的知識,就會使他產生意義學習。

(二)只有【由學習者自行發現知識意義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學習。有意義的學習強調新訊息若與個體大腦神經系統中已有的「認知結構」相關聯,方能使新訊息在已存有的概念體系中紮根。

奧蘇貝爾對認知結構的解釋是指【個體對某種特殊訊息所持有的一種有組織、穩定、清晰的認知】。這種認知結構不斷的在運作,以便統合各種雜亂的次級概念或訊息,使之成為有系統的組織結構。

(三)認知統合的歷程又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訊息操作的定向、聯結及分類等活動;第二階段是將多量的訊息項目遞減成較少量的類化項目,這種遞減過程又稱為概念的形成。由以上的主張,奧蘇貝爾的學習觀被稱為統合理論(subsumption theory)。

二、有意義的學習理論的學習類型

(一)有意義或機械式學習

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習者能知覺到新的學習內容和其大腦原有認知結構中的舊知識有所關聯,並能將新舊知識連結,經學習後,內化為認知結構的一部份。

機械式學習是指學習者無法將新的學習內容與其舊經驗取得關聯,於是偏重機械式練習、從事零碎知識的記憶。在這樣學習方式下,知識即使被記住,仍處於孤立的狀態,而無法融入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我們常稱為死記)。

奧蘇貝爾並未把「有意義的」與「機械的」學習作截然的二分,而是將兩者視為一個連續的向度,他認為許多學習是兼具「有意義的」與「機械的」兩種性質,只是程度上的多寡而已。

(二)接受式或發現式學習

接受式學習(reception learning)是指學習內容經由教師組織後,以最後的形式呈現,提供給學習者。

發現式學習(discovery learning)是指鼓勵學習者自行操作、探索,以發現學科教材所隱含的組織結構。

奧蘇貝爾對【有意義的-機械的】連續性看法,也同樣適用於【接受的-發現的】向度。也就是說接受式學習與發現式學習兩者並非互斥,而可能兼容於同一個學習過程中。

(三)兩個向度之間的關係

奧蘇貝爾把各類學習歸為兩種獨立的層面。第一層面包括接受式學習和發現式學習;第二層面則是有意義學習及機械式學習。他特別強調並非所有的發現式學習都是有意義的,接受式的學習也不全是機械式的。

 

●本資料原出處:Ausub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