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2:16~23

16 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
17 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
18 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
19 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
20 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
21 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他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
22 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裡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
23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裡。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

心得

1. 惹火不講理的暴龍、讓暴龍噴火的後果,往往就是這樣。這給了我一個教訓,就是 '不要輕易的在太歲爺頭上拉屎'。但這次看來應該是上帝惹怒的,所以兩歲的無辜嬰兒是上帝間接殺害的囉?請看 3. 的解釋。

2. 以裡?這讓我想到一位好朋友... 科科。

3. 這段話出現在耶利米書 31:15~17;這是不是真的 '應驗' 了這樣的殘暴殺人事件呢?如果是,神明知這種事會發生,那不就是把耶穌的降生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了嗎?以 '人的智商' 來理解這件事,有三種可能的解釋:

首先,這段由耶利米所敘述的事件,完全與耶穌降生無關,這並不是 '預言' 喔,這只是 '呼應' 了聖經過去記載的一個 '情節';這樣的殺戮,是希律自己所造成的,神只是要避開這樣的禍害,這是比例原則的問題,因為耶穌降生這件事太重大了,神認為必須在一個程度上干預與調整、且仍不違背對人類自由意志的容忍與尊重。舉個例來說明:有人打我左臉,我要不要踢他下體奉還呢?不可以,但我總可以避開吧?但我們不可以說因為我避開,那人又轉身揍別人,別人被揍仍要算在我頭上啊。那神到底事先 '知不知道' 希律後來會幹嘛呢?假設神知道,但神仍讓其發生,則會犧牲了好多無辜嬰兒的性命,然後成全耶穌降生。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性極低,因為照當時的情形看,神肯定有更好、損失更小的時機、方法、手段、環境、機會,讓耶穌降生人間。假設神不知道,那有沒有違背 '神全知全能' 的公設呢?答案是並沒有。神並不知道希律會選擇這麼樣的蠻幹、神也不知道亞當會吃那不該吃的果子;神可以預知有這樣的風險存在,但神並不會用自己的意思去干預人的自由意志、而使自己的可能預見必定發生或不發生;換句話說,神只能 '等待' 與 '希望' 有些事情的發生或不發生。那這樣代表神某些方面是 '無能力' 的嗎?不,神必定全知全能,但神在某些事情上,尤其是牽扯到 '人的選擇權' 時,神在設計這個選擇權的時候,選擇讓自己的能力 '不可干預',上帝一開始選擇讓自己對此 '不可以' 具備能力後,你不能說 '在進入這個系統後的上帝的無能力' 是上帝無能;正因為有些涉及選擇權的地方上帝不能干預,所以形成了人的 '命底';這別說上帝看得見,你也看得見啊,去算算命、摸摸骨、拼拼命盤就知道囉。這個論證有很多聖經上的例子可以說明,例如創世記 3:24 等等,但這已是神學研究的範疇了,請容我在此略過接續的申論,否則我又會被嗆囉 ㄏㄏ。

其次,查原文用法,馬太此處的 '應',是 '符合'、'合乎'、'合致' 之意,也就是說這事件僅是與舊約另一事件的情境相應而已。很多的事,神早已看到了因果,只是把一事件 '置入' 一個必然因果的中間而已,而對因果本身嚴密嵌入的函數性,並不影響;照這樣說,那出賣耶穌的猶大該怎麼說呢?不就是他活該倒楣嗎?所以當然不是,各人造孽各人擔,理同上一段。

第三、跳脫出這樣的框架,只能如同前幾篇所提到的:神的智慧與決策,人不能測透;但眼前的事件是事實,最好的方法就是 '順服'、不服也當 '降服',因為我們是 '人',看著並且掌管這一切發生的是 '神';正如經上所說:'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帳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致憂愁;若憂愁就於你們無益了'。(希伯來書 13:17)

4. 亞基老,這個希律的兒子,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分派掌管猶太人的領地。生性殘暴,亦曾殺猶太人數千名,猶太人控告於凱撒,因而他被降為巡撫。以後仍常發生流血事件,猶太人再往上控告於羅馬政府,這次惹火凱撒了,於是下令流放他於高爾,並沒收他的財產;但這是後來的事了,此之前神知道這咖也是個渾蛋,於是也要約瑟先行避開。

5. 歹勢,這裡也不是精準的引用;我發現馬太真的滿喜歡玩 '配對' 遊戲,總喜歡把當下所描述的事件 '配套' 到舊約事件中,然後連著一起講;不像保羅,人家的措辭引用就精準嚴密多了啊,不會害我在這裡要多解釋一些、害大家還要多看那麼多,以後上去了我會找他理論一下的,哈哈:好,這裡有兩個可能,第一、現今的舊約版本裡,並未提過 '拿撒勒' 這個字,此處應該是指先知 '們' (原文先知一字是複數) 在講述有關彌賽亞的預言時,數次提及彌賽亞在世時會 '受人藐視' 的狀況 (例如 詩篇 22:4~7 '我們的祖宗倚靠你;他們倚靠你,你便解救他們。他們哀求你,便蒙解救;他們倚靠你,就不羞愧。但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 等等);而且,根據新約時期的那些年,拿撒勒這個小地方多被當時猶太人所不齒 (請參考 約翰福音第一章或第七章的敘述),所以馬太才會作這樣的比對;第二個可能是,馬太所引用的經卷,或佚失、或沒有被後世選為 '正典',只屬於 '次經',所以在現在這個版本的聖經中找不到。依舊,這已是神學研究的範疇,超過了一般人讀經的需求,我們在這裡就不多提,有興趣公園見面講吧。

反正總的來說,不管哪樣的說法、馬太怎樣的寫作習慣,都不會影響 '整個事件' 在記載上的客觀性與正確性,也不會影響我們對耶穌的信仰,所以,請放心的相信耶穌吧!

同學們抱歉,這篇真的有點深,可是沒辦法,因為事關信仰的根基,部分論點還是不得不提及。看不懂沒關係啦,等明天的分享就好,反正不要有壓力就是了。讀經是引發思想的、是快樂的、是有益處的、是累積有功的,而這一切的基礎,便在於 '沒有壓力'。做任何事,都不要有過多的壓力,當一件事壓力大到你會不想做的時候,這種壓力就太大了,你要求告神,好好檢討一下自己過去曾做過相關的決策,問題多半出在那裡。祝各位做任何事盡都平安且愉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