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立要件有四:
1. 受僱人有侵權行為
2. 受僱人與僱用人有成立僱傭契約 (常考)
3. 受僱人為侵權行為時有執行職務 (常考)
4. 僱用人之指揮監督有過失且與該侵權行為有因果關係
@ 法律效果有二:
1. 連帶債務
2. 內部求償 (常考)
@ 如何認定有僱傭契約?
通說:事實上僱傭關係說 = 不以二造事實上成立僱傭契約為必要,凡客觀上被他人使用為之服勞務者均屬 '受僱人'。
@ 何謂 '執行職務'?
實務:客觀說 = 凡在客觀上足認與執行職務有關者;例如:積極濫用職務、消極怠於執行職務、利用職務所給予之機會、與職務在時空上有密切關連者均屬之。
通說:內在關連說 = 僱用人為該行屬可以預見、能事先防範、並計算可能損害之行為均屬之。
@ 受僱人為故意侵權行為或犯罪行為是否屬 '執行職務'?
須視個案而定;如:送貨司機途中遇交通糾紛,持棍棒毆打第三人?否;銀行職員盜領、證券公司營業員盜賣客戶股票、警衛監守自盜?是。
@ 何謂 '優勢成本承擔原則'?
誰可以用比較少的成本防止損害的發生,誰就應該承擔該損害發生的風險。
@ 連帶債務之內部分擔 = 民280
第 280 條
連帶債務人相互間,除法律另有規定 [民188III、217] 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平均分擔義務。但因債務人中之一人應單獨負責之事由所致之損害及支付之費用,由該債務人負擔。
內部分擔比例:最高法院認為 = 僱用人 0%、受僱人 100%,這樣會有問題!因為:
1. 第 276 條
債權人 (被害人) 向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 (僱用人或受僱人之一人) 免除債務,而無消滅全部債務之意思表示者,除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外,他債務人仍不免其責任。[另外一方仍要算]
前項規定,於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消滅時效已完成者準用之。[同上,另外一方也仍要算]
2. 因此,若債權人免除受僱人債務,僱用人仍要算喔!但最高法院認僱用人分擔 0%,導致最後求償 = 0;再者,若對一方已罹時效、依 276 另外一方也要算,就是也已罹,這樣債權人什麼都要不到了。
就分擔比例而言,學說見解認為 = 類 217 才合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