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練球操作,得到以下的頓悟:

1. 頭脊是支點,也就是所謂的 "軸",以固定旋轉;髖、腿、膝、足是支點,以支撐受力、傳遞重心;腰是施力點,以生產大部分的總力;胸是施力點,以蓄力最大;左肩是施力點,以協助筒正與蓄力;右肩是支點與施力點,以支撐、傳遞、軌正;雙臂、雙手、右肘、右腕是支點與施力點,以傳遞大部分的總力與生產小部分的總力至桿頭,也就是所謂的 "釋放"。

2. 全揮桿所有的動作,可分為 "主動" 與 "被動" 兩類;施力點是主動力 (簡稱 A),支點是被動力 (簡稱 P)。就上行而言,頭 P、右腕 A、腰 A、左肩 A、右肘 A、右腕 A、胸 A、雙手 P、腰 P、左右肩 A、右肘右腕 P;就下行而論,髖、腿、膝、足 P、腰 A、左肩 P、右肩 AP、雙手肘腕 GP (G 是重力,可視為 A 之態樣;P 則為 G 之支撐力)、頭 P (是慣性 I 之支撐力,自可視為 P 之態樣)。 

3. 有了這樣的前提條件,揮桿順序才能如是確定。所謂的 "猛" 與 "J",當然主要是 A,然而有 A 必有 P,互為一體之二面。往往我們只看到了 A、忽略了 P,所以難以練成,即便掌握了永字八法的口訣,不過具名而已。

4. 若從這個角度來看揮桿,得到一個新的訣竅:

第一階段 扯A頭P 腕A肘A肩A臀A腿P 胸A腿P = 6A+6P

第二階段 腰AAAAA腿PPPPP肩AP = 6A+6P

第三階段 肘GP腕GP = 2A2P

三個階段的 A 值比分別是 6:6:2,P 值亦同,在著重 A 使力之同時,也須注意 P 才是。再者,所謂的 "J" 與 "猛",依次位於第二階段中,比值是 5。J 最猛,但用錯會最萌;猛最不猛,但沒有猛完全不能猛。

-----------------------------------

送I頭P = 1A1P 這是收勢,不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關於愛,我是個小學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