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路通 (藥材)

【品種來源】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乾燥成熟果序。生於低山次生林中及山谷疏林下。分佈于我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區。越南北部、老撾及朝鮮南部亦產。秋季採收。採摘或拾取落地果序,除去果柄及雜質,曬乾。別名:楓果, 楓實, 楓球子, 九孔子。

【性狀】乾燥復果呈圓球形,直徑2~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上有多數鳥嘴狀針刺,長約5~8毫米,常折斷;苞片捲成筒狀,有時裂開,內藏多數小蒴果。復果基部殘留果柄,有時折斷。蒴果細小,直徑1~2毫米,頂端有一裂孔,內有種子2枚。種子淡褐色,有光澤。氣特異,味淡。以色黃、個大者為佳。

【性味歸經】苦,平。

《現代實用中藥》:「味苦澀,性平,無毒。」
《浙江民間草藥》:「性平,味淡,無毒。」
《泉州本草》:「辛苦,性平,無毒。」
《綱目拾遺》:「通行十二經。」

【功效】祛風通絡,利水除濕。

【主治】治肢體痺痛,手足拘攣,胃痛,水腫,脹滿,經閉,乳少,癰疽,痔漏,疥癬,濕疹。

【文獻別錄】
《綱目拾遺》:「楓果去外刺皮,內圓如蜂窩,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經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腫脹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辟瘴卻瘟,明目,除濕,舒筋絡拘攣,週身痺痛,手腳及腰痛,焚之嗅其煙氣皆愈。」
《嶺南採藥錄》:「治風濕流注疼痛及癰疽腫毒。」
《現代實用中藥》:「燒灰外用於皮膚濕癬、痔漏等,有收斂、消炎、消毒作用。」
《中藥誌》:「通經利水,除濕熱痺痛。治月經不調,週身痺痛,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證。」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治風濕性腰痛,心胃氣痛,少乳,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敷或燒煙聞嗅。

【注意禁忌】
孕婦忌服。
《中藥誌》:「陰虛內熱者不宜。」
《廣西中藥誌》:「虛寒血崩者勿服。」
《四川中藥誌》:「凡經水過多及孕婦忌用。」

【現代藥理】楓香酒精溶劑(60%)外用,能防止鉤蚴侵入小鼠皮膚。其防護效力與溶劑濃度成正比。

【選方】
治風濕肢節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風籐、橘絡、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藥誌》)
治臟毒:路路通一個。煅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治癬:楓木上球十個(燒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德勝堂經驗方》)
治蕁麻疹:楓球一斤。煎濃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錢,空心服。(《湖南藥物誌》)
治耳內流黃水:路路通五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二、敗毒散 (方劑;小兒藥證直訣)

【製法用量】
柴胡30克  前胡30克  川芎30克  枳殼30克  羌活30克  獨活30克  茯苓30克  桔梗炒30克  人參30克  甘草15克  
上藥為末,每次6克,入生薑、薄荷少許,水煎服。

【功效】
益氣解表,散風祛濕。用於正氣不足,外感風寒濕邪,症見憎寒壯熱,頭痛項強,肢體[竣]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苔白膩,脈浮濡而重取無力等。

【方義】
方中羌活、獨活辛溫發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風溫邪,為主藥。川芎行血祛風,柴胡辛散解肌,二藥并助羌、獨活祛外邪、止疼痛,均為輔藥。枳殼降氣,桔梗開肺,前胡祛痰,茯苓滲濕,人參扶正氣,以鼓邪從汗而解,均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兼以益氣和中;生薑、薄荷發散風寒,皆為佐使之藥。

【現代應用】
流行性感冒感冒。

~ 醫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