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毒紫錐花介紹
紫錐菊(Echinacea spp.)為原生於北美地區的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 學名為Echinacea spp., 英文名為Purple coneflower ,中文名稱為紫錐菊、松果菊或紫錐花,台灣於民國89 年從國外引進試種,發現可適合台灣的氣候土壤條件栽培。北美印地安人是最先利用紫錐菊治療蛇蟲咬傷、其他皮膚傷口和醫治牙痛及喉嚨痛等。後來歐洲各國對紫錐菊的藥用效果發生興趣,特別是德國在這方面的研究最多,發現紫錐花部分成份有強身、增強免疫力、抗蛇蟲毒等的功能。因而以此命名。

紫錐花運動起源
政府為擴大宣示反毒,自83年開始舉辦「全國反毒會議」,迄今19年,但因新毒品層出不窮,其種類、偽裝形態及變異,不易完全察覺阻斷,故反毒宣導似難一仍舊慣,而有必要予以提高層次,以嶄新及系統性之作法加以有效因應。回顧我國近百年重大文化覺醒或風行活動,多起自校園,如民國初葉之五四運動、晚近60年代之校園民歌,均從校園發軔,擴散至社會,帶動沛然莫之能禦的風氣,引領了時代風騷。校園之於社會的其他系統,是一個相對單純的環境,因學生年輕識淺,涉世未深,對次文化的引誘抵抗力較弱,易受外力或有心人士的影響;但學生亦是一群有理想、熱情、自覺、自醒能力的青年或青少年,相信在優質的文化刺激下,能對當前不良風習予以批判,並做出正確的抉擇。
我們認為人類施用毒品是一種嚴重的「病態文化」,為了消弭這種「病態文化」,依循以往歷史經驗,更認為應從有熱情、有理想的校園塑造新思維、新觀念,引導青年學子對自我生命的期許與熱情,以消除人類病態文化為21世紀的青年任務之一,並以兼善天下的抱負,將反毒的紫錐花運動由我國校園、社會再推向國際,讓全球國際社會共同奮鬥。

馬總統於101年6月2日 出席101年反毒會議之反毒博覽會時,在民間團體、教育部蔣部長及 總統傳遞揮舞「紫錐花運動」旗幟,宣示「紫錐花運動」,由校園推向社會,由國內推向國際,全球一起來,並爭取國際認同此一反毒意象及作為永久反毒代稱。

紫錐花運動目標
一、校園宣導紫錐花運動,建立無毒校園。

二、社會傳播紫錐花運動,掀起反毒風潮。

三、國際推廣紫錐花運動,呼籲各國響應。

~ 改作自 https://hollow-selina.webnode.tw

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 扶助經濟弱勢家庭學童,提供夜間課後照顧服務  
發佈單位:國教署 聯絡人:王廷尹    電話:02-7736-7421 電子信箱:e-j137@mail.k12ea.gov.tw

為扶助經濟弱勢家庭之學童,於課後獲得妥善照顧並延伸至夜間,教育部自97年9月起,推動國小辦理「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服務對象為經認定屬低收入、單親、失親、隔代教養等經濟弱勢家庭之國小學童,且下課後確實無人予以照顧,以致有影響其身心健康與發展之虞者,截至106年7月31日教育部扶助國小弱勢家庭學童累計達15萬8,082名。

本計畫提供經濟弱勢學童生活照顧及協助完成作業,彌補了家庭功能的缺角,是經濟弱勢學童成長中的重要支持力量。在臺南市七股區三股國小有一名小五的學童,父母均於外縣市工作,因參加本計畫不但作業均能迅速完成,在自我概念形成期,增加自信心在同儕間獲得融洽的人際關係。另外宜蘭縣也有一名小四的學童小承(化名)因母親過世,父親獨自扶養2名孩子,小承下課後無人照顧,因參加本計畫,從作業指導、各種生活技能、家事生活訓練、烹飪實作中得到學習。也從老師傾聽孩子們學習成長的心事中,學習到尊重與關懷,學校成為經濟弱勢學童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教育部補助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所屬國民小學辦理本計畫,除提供講師及臨時人力、志工等人力來照顧學童外,並提供夜間膳食,讓經濟弱勢學童受到完整的夜間課後照顧服務。本計畫自97年迄今,受惠學生已累計達到15萬8,082名,總補助經費達9億3,292萬餘元,確實幫助許多有需求的學童,維護經濟弱勢家庭學童的學習權益與身心發展。未來將持續辦理本計畫讓經濟弱勢家庭學童得到妥善教育及照顧,減輕家長負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